热门关键词:

基于TRIZ的非标路面车辆座椅减振设计与仿真

  • 该文件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79.76KB
  • 浏览次数
  • 发布时间:2014-11-03
文件介绍:

本资料包含pdf文件1个,下载需要1积分

收稿日期:2013-01-26作者简介:赵鹏睿 (1987-),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

第35卷 第3期 2613-o4(-F) [145] l 匐 化问题转化盘砬鋈蒌:图1 TRIZ发明问题解决流程图2 非标准路面车辆座椅减振问题的TIRZ论证2.1问题提出座椅是人车接触的界面,既支承着人体的重量,又能缓解路面激励对人体的振动,从而改善驾驶员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中,驾驶员在座椅上所承受的是全身振动,大量相关研究证明,人体对频率的敏感范围为纵向48Hz,横向1~2Hz。当车身振动频率与人体器官的共振频率接近时产生的共振,对人体的伤害更大。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主要有:-是高强度全身振动会对人体的腰椎、脊柱、胃和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 ;二是振动达到-定限度时,就会加剧人体疲劳,视觉、反应以及操作动作准确性下降。

农林、工程等非公路车辆作业环境恶劣,加之车辆结构配置标准低下,多数车辆无悬挂系统或悬架结构简陋,所以,这类车辆驾驶员最易承受低频高强度振动的伤害 。

2.2 问题分析拟解决的问题:在上面的问题中,人与座椅构成-个振动技术系统 ,座椅是技术系统的主体 ,悬架是核心部件。悬架作为座椅与车身问的中间部件,来 自路面和发动机的振动均通过座椅悬架传递给座椅及乘员。通过改善座椅悬架结构,增强减振效果,提高乘坐的舒适性,是座椅减振设计的通用手段。

系统的理想解:从功能来说,作为承受车身与司机重载之间的减振悬架,理想的状态是完全消除振动或将振动的幅度大幅收窄,加速度明显变小,振动和缓,垂直减振和侧向减振效果均达到人机工程学要求。

2.3技术矛盾解决技术矛盾陈述:在人体与座椅构成的技术系11461 第35卷 第3期 2013-04(下)统中,人体对振动反应的描述参数主要有:振动的强度、振动的频率、振动的方向和持续的时间 。

对非标准路面的车辆座椅,振动强度的影响尤为突出,通过上面的描述,需要借助可行的手段和工具,找到-种解决方法:座椅的装置不要太复杂,可靠性有保证,系统的效果较为理想。该系统中存在的技术矛盾冲突是,路面激励导致的振动严重影响着驾驶者的舒适性,减振效果与装置复杂程度的矛盾。

表1 人体受振物理参数的转化技术矛盾匹配--技术矛盾解决 :从整体看,振动的强度、振动的频率、振动的方向和持续的时间四项参数都应改善,但是,振动的强度的直接反应是加速度,振动持续的时间和振动的频率都与振动强度有关联,所以,要改变受振效果,-般会增加装置,也就是说,振动的强度与振动装置构成该系统的核心矛盾~矛盾双方转化为TRIZ语言,振动强度转化为强度和运动物体的能量,振动装置转化为静止物体的体积和装置的复杂性,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在交叉处得到推荐的发明原理分别是:2分离;9预加反作用:13反向;14曲面化;l5动态;17维数变化;27廉价替代品;28机械系统替代;29气动与液压结构。

表2 TRIZ矛盾矩阵简表根据本设计实际,结合对冲突矩阵中得出的推荐原理进行综合分析,选用17维数变化;14曲务I 訇 化面化;15动态;13反向:29气动与液压结构五条原理。

3 基于TRIZ原理的非标路面座椅减振设计与仿真3.1基于TRIZ原理的非标路面座椅减振设计- 般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座椅装置是,上面圆盘为活动平台,下面圆盘是静平台,外侧对称布局三个减振支架 ,分别与上下平台用球铰连接。中间为-移动副,下端与固定底盘固定,上端通过-个万向节与活动圆盘相连。这种设计对于非标路面座椅减振 ,就会 出现难以兼顾的问题,就是减振元器件参数确定困难。以-般情况为基准,过大冲击时减振效果不明显,以过大冲击时为基准,-般冲击时就会效果微弱。图2是利用TRIZ理论中维数变化原理、曲面化原理、反向原理、气动与液压结构原理进行的座椅悬架创新设计建模简图。使两者都得到兼顾。

图2 三维 曲面减振悬架 简图利用维数变化原理,把静平台平面设计成三维曲面体,三维曲面体上圆面较小于下圆面,再利用曲面原理和反向原理,把三维曲面体两侧腰线设计成双曲线型,保证上下振动都能受到曲面的阻力。

2)利用动态化原理,活动平台外侧对称分布三个单开链减振支架,三个支架上端以球形铰链与活动平台相连,三个分支下端设计为球形滚动结构与三维曲面体接触;当振动发生时,实现了活动平台不是竖直下降 (上升 ),而是沿斜面下滑 (上升),-是实现斜面力的分解,二是活动平台的越是下滑 (上升)受到的阻力越大,振动强度大大减弱,从而实现平稳减振。

3)应用气动与液压结构原理,三个外侧减振支架与中间支架减振设计,采用弹簧减振与气态或液态阻尼相结合的组合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单开链减振支架简图每条支链上又加了刚度合适的弹簧,支链内部充入高压气体,并加入-定量的油,用来润滑和末端阻尼,使减振效果更为理想。

3.2基于TRIZ理论的座椅减振结构仿真为了更好的测试座椅的性能和减振的效果,下面通过ASAMS软件进行仿真,对减振座椅结构进行简化建模之后如图1所示。上平台 (动平台)的半径r为100mm,下平台 (静平台)的取值确定为,当冲击最大时,三维曲面体下圆面的半径R为106mm,悬架结构本身的高度为320mm。同时上平台与结构的下部直接以四根弹簧弹簧连接,设置弹簧的刚度K80N/mm,弹簧的阻尼C0.08,条件约束后的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施加条件约束结构模型给上平台-个人的重力,取F为800N。同时再加上人刚坐上座椅时瞬间冲击力,参数设置为step(time,0.01,1000,0.02,0)。选择仿真的时间为1S,仿真的步数为1000步,由此得出对上平台的仿真曲线如图5所示,通过曲线的变化可以得出该座椅减振机构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

∞ , , .曩图5 动平台仿真曲线图下转第150页第35卷 第3期 2013-04(下) I1471务l 匐 似收容器上粘diRFID标签,记录废品数量、种类、时间、废弃原因等信息,便于统计废品数量、废弃原因,防止乱堆乱放废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交叉污染。

在产品包装内或容器 内加贴RFID防转移标签,防止标签被转移做其它使用,从而达到产品防伪的目的。

7)乳品全过程追溯管理利用原料乳收购储运车RFID标签、储奶罐中原料乳混合及使用的仿真流体力学模型,形成原料乳来源的模糊追溯方案,结合前面所描述的生产过程控制、产品状态检测与防伪等过程中的物料流管理RFID解决方案,实现乳制品从原料乳收购到乳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追溯管理。

3 乳制品安全追溯研究中的技术难点1)提升RFID设备在乳品制造环境的适应性是- 个技术难点。乳品制造环境复杂,生产环境特性参数和生产线参数多(如温度、湿度、压力、电磁辐射强度、酸碱度、周边设备质地等),电子环境差,如何使RFID读写设备和系统适应复杂的乳品制造环境及生产线现状是-个技术难点。

2)连续生产过程的追溯实现是-个技术难点。在连续生产过程例如液态奶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时间段、不同量的原料奶多批次混合(又称错时批次混合)的现象,而生产线连续处理和灌装,这给液态奶的原料和生产过程监控提出了难题,如何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连续生产过程的原料与产品的模糊追溯也是-个技术难点。

3)RFID技术数据融合处理是本研究的技术难点,也是RFID技术应用的重点。食品制造特别是乳品的制造工艺、流程各不相同,多种类原辅料也错综交叉,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监管部门分段监管,这些都造成了食品安全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而不同企业各自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考虑,以及政府部门分段监管对数据的需求等因素,使食品链追溯网络的构建面临很大的挑战。RFID系统采集数据涵盖企业的产供销数据、风险因素监控数据、检测数据、政府监管数据等,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成为本次研究的-个技术难点和重点。

4 结束语本研究通过RFID技术实现了对乳品生产及质量安全溯源的自动识别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目前RFID技术是最合适食品安全监控全过程的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在乳制品行业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仍然不少,形势依然严峻。随着物联网的进-步发展,RFID技术将更充分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正在加载...请等待或刷新页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