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位置:首页 > 勘察测绘

地层学杂志-2001-01-四川大邑—崇州地区的白垩、第三系

  • 该文件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94.41KB
  • 浏览次数
  • 发布时间:2020-11-25
文件介绍:

本资料包含pdf文件1个,下载需要1积分

地层学杂志-2001-01-四川大邑—崇州地区的白垩、第三系
二、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及划分对比区内的白垩、第三系在区内分布面积不大, 岩性稳定, 由下部砾岩和中、上部砂、泥岩组成几个大的沉积旋回, 可划分为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名山组及大邑砾岩等 4 个正式和 1 个非正式的岩石地层单元, 现概述如下:
1 天马山组(K1 t)
天马山组一名由西南地质局 519 队(1955)
3 创建于双流县正兴乡苏码头北东部的天马山, 原称“天马山层”。1997 年清理四川岩石地层时辜学达等保留使用天马山组一名, 并指出该组厚 267~ 370m , 下部的砂、砾岩层以崇州怀远地区(本文剖面所在地)较厚, 向南变薄。此外,《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91)、
邻区 1ö5 万《天全幅》、《灵关幅》(1998) 等在更大范围内都划分出天马山组, 说明该组的区域延展性, 只有纪相田等(1995)
3 3 在 1ö5 万《火井幅》、《夹关幅》中, 建议取消天马山组而将其归并于夹关组中。笔者据崇州怀远剖面研究, 认为天马山组在本区是可以划分出来的, 是存在的, 它的岩性特征与层型剖面相同或相似, 故引用该组名。
3 西南地质局 519 队, 1955. 大邑、双流地区侏罗、白垩系地质路线调查年终报告(手稿).
3 3 四川地质矿产局, 1995. 1ö5 万《火井幅》、《夹关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天马山组在图区内呈狭长带状分布, 面积小, 横向变化不大, 出露于西山乡小涡旋、平螺石, 向南西延到大邑雾山乡, 厚 270. 9m。主要特征为: 1) 下部为厚层块状砾岩与不等粒钙质岩屑砂岩互层, 向南西到大邑雾山乡一带下部砾岩有所减少, 厚度变薄,中上部为厚层至块状钙质岩屑砂岩, 钙、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韵律层夹砾岩; 2) 岩石的颜色以黄棕色、棕红色、砖红色为主, 但夹有青灰色调的砂岩, 又明显地区别于下伏、上覆地层单一紫红色调的砂岩; 3) 从垂向上看由粗变细的正韵律明显, 砾岩于本组上部变为夹层, 厚度变薄至消失; 4) 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石英岩、砂岩, 其次有脉石英、燧石等, 由下向上显示灰岩砾石逐渐减少, 石英岩及砂岩砾石逐渐增多, 到上部又以灰岩砾石为主的变化;
分选性较差, 磨圆中等或较好, 部分砾石具有明显的定向性排列; 钙、泥质胶结, 颗粒支持; 5) 含砾砂岩中的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 砾径一般小于 1cm ,呈星点状散布于岩层中; 砂岩主要为钙质岩屑砂岩,发育平行层理, 常见虫迹、灰绿色团块或斑点; 重矿物主要为电气石。

正在加载...请等待或刷新页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