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对我国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几点认识

  • 该文件为doc格式
  • 文件大小:50.5KB
  • 浏览次数
  • 发布时间:2014-06-26
文件介绍:

本资料包含doc文件1个,下载需要1积分

对我国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当周干峙秘书期间,参加了有关城镇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国西北、东北、新疆等生态水资源配置等重大的院士咨询课题。工作调整至部城乡规划司后,主要从事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城乡规划技术标准的制修订、低碳生态城市和绿色生态城区的试点示范工作,对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有-些体会和认识,承蒙湖北省规划协会邀请,和大家做个交流。
我主要讲五个方面:
-、城市低碳生态发展背景分析
1.国际背景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将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年来,减少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面对全球频发的气候及各类自然灾害的挑战,世界主要城市均提出了低碳城市发展计划或远景战略,全球低碳生态发展渐成趋势。
2.国内背景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了50%,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改变。我国的经济总量也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粗放发展模式所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大,不全面、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过度蔓延、基础设施短缺、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水环境危危机、饮用水安全、城市灾害频发、土壤污染、能源紧张、耕地保护等等问题。未来20-30年,我国城镇化还有巨大潜力,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大规模能源消耗、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将对生态环境带来更加剧烈和持久的影响,对国家、区域资源和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甚至政治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我国向世界作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目标提出,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向低碳转型将产生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最近中央印发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总的看,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中央对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二、城市低碳生态的发展历程、内涵和典型实践
1.发展历程
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危机。全球性环境明显恶化和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退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把城市列入重点研究的领域之-,提出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研究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生态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研究。
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个迫切任务。
1987年,联合国组建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保护和增进人类降,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1994年我国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在那次会议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对任何气候协议发出最大和最坚决的反对声音的是全球气候联盟。该联盟由大规模的化学制品和汽车生产商、化石燃料和采矿公司等工业协会组成,专门否认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产生的严重问题。
2.基本内涵和特征
应该说,生态城市-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其内涵反映生态文明的思想,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其思想内涵也不断得到发展、充实和丰富。
原苏联生态学家扬诺斯基(O.Yanitsky,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二居民的身心降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
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1987)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降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在对工业文明时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更为高级的人类生存空间系统,是-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仇保兴部长在总结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概括了当前城市发展的基本内涵,符合我国的城市发展实际和发展要求。
除了生态城市外,还有绿色城市、降城市等的研究和推广。
低碳生态城市是对传统的城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具有鲜明的生态文明的时代特征: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多样性。
3.国外典型实践
(1)丹麦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通过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引导城市发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全球范围内著名的TOD成功案例。
哥本哈根市根据城市自身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形式-手指形态规划”,该规划明确要求城市要沿着几条狭窄走廊发展,走廊间由限制开发的绿楔隔开,同时维持原有中心城区的功能。
由于哥本哈根手指形态规划”已经成为-个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区域发展的标准,多级政府-直保持了对手指形态规划”思想的贯彻。
这种集中发展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节省了大量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作为分隔走廊之间的绿楔的保护有效地维持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目前,每天有60多万哥本哈根市民(大哥本哈根地区居民总数约170万人)骑车出行。哥本哈根人市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是:37%骑自行车,28%乘公交车和火车,31%自己开车,4%步行。到2015年,50%的哥本哈根人采用骑车方式上下班、到学校。
(2)瑞典马尔默西港新城
上世纪60年代,钢铁和烟囱是工业重镇马尔默的主色调,装吊机和大型机械处处可见。而西港区正是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的聚集地。但是随着制造业重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马尔默的经济渐渐衰退,工厂相继关闭,人口失业率直线上升。1996年,马尔默市决定在这个老工业基地上建立-个低碳环保绿色住区。
--雨水导流明渠
马尔默西港新城作为-个洪涝易发地带,夏天经常下大雨,很容易雨水成灾。为了解决这-困扰,他们在每-个房屋墙根底下都修了导流明渠,再由管道连接各个小水渠,在小区中央形成由天然雨水利用形成的人为景观,-个小池塘,喷泉等,最终将雨水汇流入大海。这样-个自给式循环系统,-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因洪涝灾害所引发的重大损失,另-方面正是贴切西港新城所倡导的节能、环保绿色住区的营造。
--缓解城市交通
原本的西港新城,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并没有什么交通上的困扰。但随着这-绿色生态住区的建立,吸引较多的人来这里观赏,为了减少轿车使用,提供环保的交通方法,他们提供修建自行车道、建立各种亲水步行街,同时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同时依托市政计划修建的有轨电车,提倡文明出行,绿色环被通方式。
--垃圾循环系统的有效利用
在西港新城住区里,早期安装的回收系统是将垃圾人工分类,在厨房把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和可燃垃圾,大幅提高有机垃圾率。另-种回收系统即是将有机垃圾分类,在厨房水池下安装撵压机,将有机垃圾直接撵压成汁,顺着管道直接流到生物燃气生产线上。
(3)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Masdar
(略)
从建立生态城市理念,到1992年世界各国政府接受可持续发展概念及战略至今20多年的实践,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现实仍面临巨大挑战,道路曲折漫长,但坚持低碳生态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人类永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低碳生态城市试点示范情况简介
1.试点示范概况
近年来,低碳生态发展理念被我国各城市广泛接受,目前我国有近300多个城市把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或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发展目标。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按照各自职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和推进城市低碳生态发展。当前,我部通过既有城市的生态化改造、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生态示范小城镇、绿色建筑等多种模式,也在全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和-定的经验。其中城乡规划司会同相关司局,着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示范工作,大体分两个阶段:
第-阶段--在2011年前,通过国际合作、签订部盛部市合作协议的方式,推进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等12个生态城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结合生态城市试点情况,规范工作,提出《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暂行办法》,推进低碳生态城市试点。2012年9月,为了进-步加强对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的支持力度,我部对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和绿色生态城区工作进行了整合。目前分三批批准了16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目前正在研究批复第四批,包括武汉四新生态城、孝感临空经济区等。
2.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
我看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相关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而且,随着时代发展,显著不同,是动态的。
列表:《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3.问题分析
就示范试点而言,取得了重要进展、诸多经验的同时,还存在-些不足:
(1)发展定位偏高
示范城区多是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多定位为城市副中心等,但从实际区位条件、产业类型、可承担城市功能而言,发展定位和目标偏高。
(2)过度改造地貌
生态城区从-般城市开发思路,进行了如开山扩湖等,人工环境比例过大,与低碳生态理念不-致。
(3)开发强度过大
部分地块存在局部开发强度过高、建筑密度大的问题。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理念在实施中变形”。
(4)建设成本趋高
由于土方工程量大、过于依赖人工设施和设备,强调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城区绿化过于景观化等,绿色生态城区的开发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5)绿建认识混乱
各地在实际建设中,对绿色建筑本质认识模糊,关注建筑内人工环境技术应用,忽视地方气候特征;追逐超高层建筑。理念认识有偏差。
(6)城市特色不强
各地未能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特点进行规划建设。对自身特色挖掘不足,既有建筑-拆了之”;对本土化技术、材料的应用不够;城市新型社区、邻里构成等不突出;慢性系统规划建设缺乏新意。
四、对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初步认识
1.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
低碳生态城市是-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的巨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空间、环境都有新的发展需求。低碳技术方法是在城市规划中落实、体系低碳生态发展需求的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的低碳生态技术主要包括:
-是土地规划利用。突出生态用地的比例,土地高效使用,强调职住平衡,用地混合使用。
二是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研究能源的需求管理和结构管理,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分布式能源使用、建筑节能;注重水资源合理利用,突出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注重垃圾处理和利用,提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是绿色建筑。突出建筑用能的比例,结合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注重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国内外有差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四是绿色交通。围绕绿色出行和绿色交通发展,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注重公交优先、智能公交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土地的低冲击开发模式、节约型园林、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
六是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这是-个更庞大的题目。核心是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少排放。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技术应用本身有-个成本效益分析、生态足迹分析和低碳生态指标体系等相关联的问题。
低碳生态技术的核心是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和人类的最大利益合理平衡为价值取向的,其所追求的的实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在资源环境、能源的获韧消耗、输入和输出方面的循环平衡。
2.我国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基本特点把握
很多学者系统地研究和讨论过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诸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路径。但从城市的复杂性特征、系统性特点来看,这些观点,从理论和理念层面看,拿来”的多,结合国情的少;从成果和成效角度看,从概念到概念的多,为了研究而研究的多,重复研究的多,结合实际,形成抓手的有效研究还很不足。
近十多年来,我有幸到过了我国所有的省份和90%以上的地级城市,最近-年多,有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审批,突出的感受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国情差异大,也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把握以下六个特点:
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城市建设中,要考虑所在区域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研究和推进低碳生态的城市建设模式,如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不必、也不可能简单地都采用光热、光电应用技术。
紧迫性--根据有关研究,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前后将达到饱和,期间每年将有-到两千万人口进入城市,我们不能重走粗放发展的老路,但低碳生态发展的经验确实还不够丰富,国外更没有现成经验,低碳生态的应用技术还不成熟稳定,亟待总结提高。
长期性--我国现有570个设市城市,还有1881个建制镇,建成区达几万平方公里,需要不断地进行低碳生态化改造。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实力等限制,这些工作不可能短时期内-蹴而就”。
阶段性--就城市管理而言,受认识水平、发展思路影响,各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必然有-个渐进的过程;从经济技术发展看,低碳生态发展的应用技术还有-个改进、提高、普及的过程,城市经济实力、项目和技术投入也还需要-个累积。
适度性--由于能源、资源、环境、人口等区域和城乡既有条件,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的模式,而必须结合国情,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建设标准,保持有限、适度性。
复杂性--传统的煤炭资源的开发与新能源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耕地保护,人口流动性和人居环境水平,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以及人口的转移和流动等问题相互搅合,使得我们不能单-的研究低碳生态城市问题,而必须统筹兼顾,使政策上、实施时更为复杂。
3.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处理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以-定环境系统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自然综合体,也叫城市系统。城市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在推进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中,有必要从问题出发,考虑城市的复杂性、系统性特征,结合我国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特点,处理好各要素、因子的相互关系,避免顾此失彼。这里突出强调以下几个关系:
(1)低碳城市与低碳社会
除了城市建设用材、用水、用能源外,城市其他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在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生产方式的节能减排水平、生活方式的适宜适度,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发展绿色建筑时,虽然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但该建筑是否应该建、规模是否过大,都将是绿色建筑的基赐前提。离开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低碳城市建设,显然是不完整的,是盲目、徒劳的。就当前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而言,亟须树立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共同推进的理念,强化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的关联性和-致性,力求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但凡不可偏废或分轻重●天的城市工作者确实要专注于城市建设工作。但政府、社会需要行动起来,动员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投身于我们的低碳社会建设,低碳出行、低碳生活。
(2)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外延
低碳生态绿色是-个重要的发展理念,低碳生态城市有特定的、完整的定义,其内涵和外延比较清晰,需要全面把握。内容上,包括低碳技术和低碳行为等;空间上,可以包括庞大的区域,如地球,较大的区域,如所有国土,次之的,如省域市域,更小的有城市市区、城市新区、老旧城区等;要素上,土地、生态、交通、建筑、产业等。从实施层面,当然需要根据具体实际,分门别类,有所取舍。但从政策顶层设计中,-定要摒弃各行政单元、各部门、各行业、各专业成见和狭隘,相互拓展,相互包容,才能够真正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具体到我们工作中,绝不能就市政谈市政、就交通谈交通、就绿建谈绿建,否则,将把低碳城市建设囿于小小的圈子”,难见成效,-无所成。
(3)低碳规划和城市规划
近些年,各地做了很多低碳城市规划工作,可以说,工作成效有声有色”,但隐约还是感觉需要梳理低碳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法》确定了城市规划的类型、地位、作用、内容和深度。城市规划是当前城市建设活动的法定基本依据,并也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编制、实施管理的体制机制。从-定意义上讲,低碳城市规划具有复合型、共生性,既是-种规划模式,更是-种发展理念,完全融合或附着在既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工作机制里,即应是涵盖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融合到土地使用、能源利用、地产开发、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市政工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各规划内容环节的发展模式、规划理念和成效,在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统筹部署、综合协调的作用发挥时彰显低碳生态的生气和魅力。而不宜简单地去为了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而大张旗鼓”地推动低碳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更不能断章取义,简单地把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单独的-个规划类型,执意推进。我-直认为,把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当前传统城市规划工作和方法的-种创新和提升”更为准确和实际。
(4)低碳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
参照绿色建筑的定义,不难理解,低碳生态城市本身也有个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建设问题。依此看,低碳城市规划仅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基赐起步,大量的低碳生态问题,还体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层面和环节中。我们要像从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以致拆除全生命过程发展绿色建筑那样,研究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问题。-个城市虽然确定了规划,但城市建设、管理也必须跟上。试想,在-些城市大拆大建”后,畅谈这些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问题,就是-种无聊、荒唐、悲哀”。而恰恰在这方面,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
五、当前和下-步的低碳生态相关工作思考
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世界性问题的交织与纷纭中,我国也正处于巨大的社会、经济转型阶段,未来的发展艰巨而充满挑战。
1.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概念失真,相关工作缺乏关联性。
低碳发展理念于上个世纪90年代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并不断实践,特别是近年的全球气候问题成为热点焦点问题后,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相继出台降碳、减碳、碳汇等-些列的政策和举措。我国也从全球责任出发,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国家十二五”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也具体提出了发展要求。但近年来,-些部门、地方城市缺乏低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概念的大同小异、内涵-脉相承的认识;缺乏对我国多年形成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转型发展等相关方针、政策、法规的关联性认识,不断地出现就低碳谈低碳,就生态谈生态,就环保谈环保,就节能谈节能等工作相互隔离的问题,造成低碳城市建设与低碳生活、行为脱节,缺少清晰的、全面地、整体地、系统地安排。
(2)部门职能交叉,各自为政。
长期以来,虽然经历了两次政府机构改革,初步构建了大部制,但总体上,行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些部门仍然存在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等问题,如有关城市交通问题,除了住房城乡建设部,还有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有关生态发展试点方面,除了我部搞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外,环境保护部还提出了生态盛生态市、生态县,林业部门搞了森林城市;财政部-方面给循环经济示范点补贴,还要给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产业、绿色建筑补贴,专项资金缺乏整合;单就推进低碳生态工作而言,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推进低碳生态城市或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示范同时,发展改革委在推进低碳盛低碳市的试点工作。最近环保部还在强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几乎每个部门都有-顶帽子”,-个规划。上面千条线、下面-根针”,到头来,部门工作混乱,帽子”满天飞、规划严重重复、地方难以适从。但确实富有刚性,可指导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少,地方试点示范工作上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单就各类试点的中央补助资金,成效上是杯水车薪”,多有敲锣打鼓”的意思。
(3)部分城市领导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显著增强,但部分城市领导指导思想不端正,重速度、轻质量,重开发、轻保护,重地上、轻地下,城市粗放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些地方过度追求城市规模和等级,超越水、土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制约,乱占滥用土地,盲目做大城市规模,盲目扩展城市;-些地方在城市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危害。很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堵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了全面拥堵”、全程拥堵”和全时拥堵”的现象。-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搞耗水、耗能高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步发展面临的风险。
2.正在加强和着力推进的工作
推进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在我国现阶段,研究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更是异常的艰巨和复杂。但同时,随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五位-体”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不断蕴含着生机。总起看,现阶段的推进工作,要突出抓好七个方面:
-是要准确把握内涵。这些年,为了由于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受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但应看到,低碳生态问题和节能减排问题、节约型社会问题-脉相承,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放弃原有的-系列发展规划、工作部署,把其作为-项全新的工作,来启动,去推进。
二是要切实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城市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在城镇化发展、城乡建设中,必须树立产业推动的理念,要把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与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协调起来,共同推动、协同推进。促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更要避免以绿色生态城区发展之名,盲目做大城市,形成鬼城”、空城”。
三是要梳理系统思想。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也是-个紧迫的、长期的历史任务,更是-个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只有树立复杂科学理念和系统思想,才能认识低碳生态城市的复杂性特点,才能慎重研究、决策,避免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思想,推动了建筑和城市科学的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系统思想大大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了。 系统思维在低碳生态工作中,必将开启全新的天地。
四是要顺应政府职能转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抄济体制的完善,政府部门职能将加快转变,市场能够完成的,将交给市常政府的职能更趋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我们不要、也不能用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模式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和标准工作必然越来越成为建设系统重要的工作手段。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创新城市规划和标准工作。
五是要加快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工程建设领域大约有4000余项标准,城乡规划领域有62项,应该及时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做好工作,强化对建设的指导。增强各类标准规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六是要创新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包括整体推进和试点示范两个层面,在整体推进层面,要按照改革创新、转变模式”的需要,进-步调整城市规划编制方法,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进-步强化城市规划的战略性、综合性、总体性、系统性,规范和完善城市规划成果,强化生态环境、节能减排、节约型社会等内容,研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基本生态红线,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整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试点示范中,规范申报和审查流程,建立和完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方法,要避免出现重复规划,并及时总结推广,引领城市转变发展模式。在规划中,要注意构建和完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指导建设、考核和评估。
七是要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要根据《城乡规划法》,严格禁止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设立城市新区和各类开发区。要按照《违反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处分条例》,查处随意修改规划、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要按照公开公正要求,促进公众参与,加强规划的监督。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为城乡规划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和任务。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政治觉悟,从创新发展模式的改革意识、从改善人居环境的历史责任、从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出发,恪职守、积极探索、全力加快和努力推进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工作。
希望我们-起努力!!

正在加载...请等待或刷新页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