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焊接金属作业

  • 该文件为doc格式
  • 文件大小:40.5KB
  • 浏览次数
  • 发布时间:2013-01-03
文件介绍:

本资料包含doc文件1个,下载需要5积分

焊接金属作业

1、 请分析奥氏体不锈钢(18-8型)和铁素体不锈钢(Cr25)产生晶间腐蚀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钢的晶间腐蚀形成机理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不同之处:
1、 出现位置不同:铁素体钢的产生位置是紧挨焊缝的高温区,奥氏体钢在热循环峰值温度600-1000℃的热影响区,也可发生在焊缝金属上
2、 奥氏体钢在多层多道焊中常出现,铁素体钢无此特性
3、 铁素体钢在加热到950 C以上的温度区域快速冷却下来对晶间腐蚀很敏感,而奥氏体钢敏化温度问题450-850℃且需长时加热
4、 铁素体钢在700~850℃进行短时保温退火处理可恢复耐蚀性,而奥氏体钢无此特性
产生机理:两者机理相同,都是贫Cr理论
由于金属晶粒内部过饱和的固溶体碳原子会逐步向晶粒边界扩散,与晶界处的铬形成铬的碳化物Cr23C6并沿晶界沉淀析出,又由于铬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慢,晶粒内部的铬不能及时补充到晶界,就造成晶界贫铬。当贫化区的铬降至钝化所需的极限含量12%以下时,电极电位急剧下降。这样在腐蚀介质中,晶界和晶内产生电极电位差形成电化学腐蚀, 贫化区的晶界成为阳极,产生晶界腐蚀。
防治措施
铁素体钢:焊后热处理:在700~850℃进行短时保温
奥氏体钢:
• 冶金措施
a. 选用超低碳(C<0.02wt%)不锈钢焊条
b. 选用含有Ti、Nb等稳定化元素的不锈钢焊条
c. 使焊缝金属形成奥氏体-铁素体(δ)双相组织
• 工艺措施
a. 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减小热输入
b. 采用小电流、高速焊接、快速冷却的焊接工艺
c. 窄焊缝,多道多层焊,不允许摆动操作
d. 固溶处理或稳定化退火处理

正在加载...请等待或刷新页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