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安装前应做哪些准备?
- 发布日期:2023-07-21审核编辑:本站小编
(1)作业条件准备
1)编制好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批后贯彻执行。钢结构的安装程序,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并保证不导致永久性的变形。
2)取得经总包检查,安装支座或基础验收的合格资料。
3)安装前,应按照构件明细表核对进场的构件,耷验质量证明书和设计更改文件;工厂预装的大型构件在现场组装时,应根据预组装的合格记录进行;构件交工所必需的技术资料以及大型构件预装排版图应齐备,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对主要构件(柱子、吊车梁和屋架等)应进行复检。
②构件在运输和安装中应防止涂层损坏。
③构件安装前应清除附在表面上的灰尘、冰雪、油污和泥土等杂物。
④钢结构需进行强度试验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进行。
4)钢结构构件应按安装程序保证成套供应。现场堆放场地能满足现场拼装及顺序安装的需要。需在现场进行拼配组装时,应准备好拼装工作台。构件分类堆放时,刚度较大的构件可以铺垫木水平堆放。多层叠放时,垫木应在一条垂线上。屋架宜立放,紧靠立柱,绑扎牢固。
5)构件在工地制孔、组装、焊接和铆接以及涂层等的质量要求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6)检查构件在装卸、运输及堆放中有无损坏或变形。损坏和变形的构件应予矫正或重新加T。被碰损的防腐底漆应补涂,并再次检查办理验收合格。
7)对构件的外形几何尺寸、制孔、组装、焊接、摩擦面等进行检查作出记录。
(2)文件资料准备
1)钢结构安装应具备下列设计文件:钢结构设计图,建筑图,相关基础图,钢结构施工总图,各分部工程施工详图,其他有关图纸及技术文件。
2)钢结构安装前,应进行图纸自审和会审,并符合下列规定:
图纸自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熟悉并掌握设计文件内容。
②发现设计中影响构件安装的问题。
③提出与十建利其他专业工程的配合要求。
图纸会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专业上程之间的图纸会审,应由T.程总承包单位组织,各专业工程承包单位参加,并符合下列规定:
a.基础与柱子的坐标应一致,标高应满足柱子的安装要求;
b.与其他专业工程设计文件无矛盾;
c.确定与其他专业工程配合施工程序。
②钢结构设计、制作与安装单位之间的图纸会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计单位应作设计意图说明和提出工艺要求;
b.制作单位介绍钢结构主要制作工艺;
C.安装单位介绍施工程序和主要方法,并对设计和制作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
3)协调设计、制作和安装之间的关系
钢结构安装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作业设计。
①施L组织设计和施T方案应由总工程师审批,其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工程概况及特点介绍;
b.施工总平面布置、能源、道路及临时建筑设施等的规划;
c.施工程序及工艺设计;
d.主要起重机械的布置及吊装方案;
e.构件运输方法、堆放及场地管理;
f.施工网络计划;
g.劳动组织及用工计划;
h.主要机具、材料计划;
i.技术质量标准;
j.技术措施降低成本计划;
k.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②作业设计由专责工程师审批,其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条件情况说明;
b.安装方法、T艺设计;
e.吊具、卡具和垫板等设计;
d.临时场地设计;
e.质量、安全技术实施办法;
f.劳动力配合。
4)施工前应按施工方案(或作业设计)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飞要负责人)应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3)吊装准备
1)吊装技术准备
①认真细致学习、全面熟悉掌握施工图及其设计变更。组织图纸审查和会审;核对构件的空间就位尺寸和相互间的关系。
②计算并掌握吊装构件的数量、单体重量和安装就位高度以及连接板、螺栓等吊装铁件数量;熟悉构件间的连接方法。
③组织编制吊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选择吊装机械设备、确定吊装程序、方法、进度、构件制作、堆放平面布置、构件运输方法、劳动组织、构件和物资机具供应计划、保证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等)。
④了解已选定的起重、运输及其他辅助机械设备的性能及使用要求。
⑤进行细致的技术交流,包括任务、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设计、技术要求、
施工条件措施、现场环境(如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障碍物、高压线、电缆线路、水道、道路等)情况、内外协作配合关系等。
2)构件准备
①清点构件的型号、数量,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构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构件强度与完整性(有无严重裂缝、扭曲、侧弯、损伤及其他严重缺陷);外形和几何尺寸,平整度;哩设件、预留孔位置、尺寸和数量;接头钢筋吊环、埋设件的稳固程度和构件的轴线等是否准确,有无出厂合格证。如有超出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偏差,应在吊装前纠正。
②在构件上根据就位、校正的需要弹好轴线。柱应弹出三面中心线;牛腿面与柱顶面中心线;±0.000线(或标高准线),吊点位置;基础杯口应弹出纵横轴线;吊车梁、屋架等构件应在端头与顶面及支承处弹出中心线及标高线;在屋架(屋面梁)。上弹出天窗架、屋面板或檩条的安装就位控制线,两端及顶面弹出安装巾心线。
③现场构件进行脱模,排放;场外构件进场及排放。
④检查柱基轴线和跨度,基础地脚螺栓位置和伸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找好柱基标高。
⑤按图纸对构件进行编号。不易辨别上下、左右、正反的构件,应在构件上用记号注明,以免吊装时搞错。
3)吊装接头准备
①准备和分类清理好各种金属支撑件及安装接头用连接板、螺栓、铁件和安装垫铁;施焊必要的连接件(如屋架、吊车梁垫板、柱支撑连接件及其余与柱连接相关的连接件),以减少高空作业。
②清除构件接头部位及埋设件上的污物、铁锈。
③对需组装拼装及临时加固的构件,按规定要求使其达到具备吊装条件。
④在基础杯口底部,根据柱子制作的实际长度(从牛腿至柱脚尺寸)误差,调整杯底标高,用1:2水泥砂浆找平,标高允许差为+5mm,以保持吊车梁的标高在同一水平面上;当预制柱采用垫板安装或重型钢柱采用杯口安装时,应在杯底设垫板处局部抹平,并加设小钢垫板。
⑤柱脚或杯口侧壁未划毛的,要在柱脚表面及杯口内稍加凿毛处理。
⑥钢柱基础,要根据钢柱实际长度,柱脚底板平整度检查结果,在柱基础表面浇筑标高块(块成十字式或四点式),标高块强度不小于30MPa,表面埋设16~20mm厚钢板,基础_上表面亦应凿毛。
4)检查构件吊装的稳定性
①根据起吊点位置,验算柱、屋架等构件吊装时的抗裂度和稳定性,防止出现裂缝和构件失稳。
②对屋架、天窗架、组合式屋架、屋面梁等侧向刚度差的构件,在横向用1~2道杉木脚手杆或其他杆件进行加固。
③按吊装方法要求,将构件按吊装平面布置图就位。直立排放的构件,如屋架、天窗架等,应用支撑稳固。
④高空就位构件应绑扎好牵引熘绳、缆风绳。
5)吊装机具、材料、人员准备.
①检查吊装用的起重设备、配套机具、工具等是否齐全、完好,运输是否灵活,并进行试运转。
②准备好并检查吊索、卡环、绳卡、横吊梁、倒链、千斤顶、滑车等吊具的强度和数量是否满足吊装需要。
③准备吊装用工具,如高空用吊挂脚手架、操作台、爬梯、熘绳、缆风绳、撬杠、大锤。钢(木)楔、垫木铁垫片、线锤、钢尺、水平尺,测量标记以及水准仪、经纬仪等。做好埋设地锚等工作。
④准备施工用料,如加固脚手杆、电焊、气焊设备、材料等的供应准备。
⑤按吊装顺序组织施工人员进厂,并进行有关技术交底、培训、安全教育。
6)道路临时设施准备
①整平场地、修筑构件运输和起重吊装开行的临时道路,并做好现场排水设施。
②清除工程吊装范围内的障碍物,如旧建筑物、地下电缆管线等。
③架(铺)设吊装用供水、供电、供气及通信线路。
④修建临时建筑物,如工地办公室、材料、机具仓库、工具房、电焊机房、工人休息室、开水房等。
7)吊装方法选择
①节间吊装法。如起重机在厂房内一次开行中,依次吊完一个节间各类型构件,即先吊完节间柱,并立郎校正、固定、灌浆,接着吊装地梁、柱间支撑、墙梁(连续梁)、吊车梁、走道板、柱头系杆、托架(托梁)、屋架、天窗架、屋面支撑系统、屋面板和墙板等构件。一个(或几个)节间的构件全部吊装完后,起重机再向前移至下一个(或几个)节间,再吊装下一个(或几个)节间全部构件,直至吊装完成。
优点:起重机开行路线短,停机一次至少吊完一个节间,不影响其他工序,可进行交叉平行流水作业,缩短工期;构件制作和吊装误差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吊完一节间,校正固定--节间,结构整体稳定性好,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缺点:需用起重量大的起重机同时吊各类构件,不能充分发挥起重机效率,无法组织单--构件连续作业;各类构件必需交叉配合,场地构件堆放过密,吊具、索具更换频繁,准备工作复杂;校止工作零碎、困难;柱子固定需一定时间,难以组织连续作业,吊装时间长,吊装效率较低;操作面窄,较易发生安全事故。
该法适于采用回转式桅杆进行吊装,或特殊要求的结构(如门式刚架)或某种原因局部特殊需要(如急需施工地下设施)时采用。
②分件吊装法:将构件按其结构特点、几何形状及其相互联系进行分类。同类构件按顺序-次吊装完后,再进行另- -类构件的安装,如起重机第一次开行中先吊装)厂房内所有柱子,待校正、固定灌浆后,依次按顺序吊装地梁、柱间支撑、墙梁、吊车梁、托架(托梁)、屋架、大窗架、屋面支撑和墙板等构件,直至整个建筑物吊装完成。屋面板的吊装有时在屋面上单独用1 ~2台尾面小吊车来进行。
优点:起重机在一次开行中仅吊装一类构件,吊装内容单一准备工作简单,校正方便,吊装效率高;柱子有较长的固定时间,施T较安全;与节间法相比,叮选用起重量小一些的起重机吊装,可利用改变起重臂杆长度的方法,分别满足各类构件吊装起重量和起升高度的要求,能有效发挥起重机的效率;构件可分类在现场顺序预制、排放,场外构件可按先后顺序组织供应;构件预制吊装、运输、排放条件好,易于布置。
缺点:起重机开行频繁,增加机械台班费用;起重臂长度改换需- -定时间,不能按节间及早为下道I序创造工作面,阻碍了T序的穿插,吊装工期相对较长;屋面板吊装需有辅助机械设备。分件吊装法适用于一般中、小型厂房的吊装。
③综合吊装。该法系将全部或一个区段的柱头以下部分的构件用分件法吊装,即柱子吊装完毕并校正固定,待柱杯口二次灌浆混凝上达到70%强度后,冉按顺序吊装地梁、柱间支撑、吊车梁走道板、墙梁、托架(托粱)等,接着逐个节间综合吊装屋面结构构件包括屋架、天窗架、屋面支撑系统和屋面板等构件整个吊装过程按三次流水进行,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有时采用两次流水,即先吊柱子,后分节间吊装其他构件,吊装通常采用2台起重机,1台起重量大的承担柱子、吊车梁、托架和屋面结构系统的吊装,一台吊装柱间支撑、走道板、地梁、墙梁等构件并承担构件卸车和就位排放。
综合吊装不但兼具节间吊装法和分件吊装法的优点,而且避免了其缺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起重机的能力和效率,缩短工期,为实践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8)吊装起重机的选择
①选择依据:
a.构件最大重量(单个)、数量、外形尺寸、结构特点、安装高度及吊装方法等。
b.各类型构件的吊装要求,施工现场条件(道路、地形、邻近建筑物、障碍物等)。
c.选用吊装机械的技术性能(起重量、起重臂杆长、起重高度、回转半径、行走方式等)。
d.吊装工程量的大小、工程进度要求等。
e.现有或能租赁到的起重设备。
f.施工力量和技术水平。
g.构件吊装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及经济合理性。
②选择原则
a.选用时,应考虑起重机的性能(工作能力),使用方便,吊装效率,吊装工程量和工期等要求。
b.能适应现场道路、吊装平面布置和设备、机具等条件,能充分发挥其技术性能。
c.能保证吊装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和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d.避免使用大起重能力的起重机吊小构件,起重能力小的起重机超负荷吊装大的构件,或选用改装的未经过实际负荷试验的起重机进行吊装,或使用台班费高的设备。
③起重机型式的选择
a.一般吊装多按履带式、轮胎式、汽车式、塔式的顺序选用。一般是对高度不大的中小型厂房,应优先考虑使用起重量大、可全回转使用,移动方便的100~150kN履带式起重机或轮胎式起重机吊装主体结构;大型工业厂房主体结构的高度和跨度较大、构件较重,宜采用500~750kN履带式起重机或350~1000kN汽车式起重机吊装;跨度大又很高的重型工业厂房的主体结构吊装,宜选用塔式起重机。
b.对厂房大型构件,叮采用重型塔式起重机和塔桅起重机吊装。
c.缺乏起重设备或吊装工作量不大、厂房不高,可考虑采用独脚桅杆、人字桅杆、悬臂桅杆及回转式桅杆(桅杆式起重机)等吊装,其中回转式桅杆最适于单层钢结构厂房进行综合吊装;对重型厂房亦可采用塔桅式起重机进行吊装。
d.若厂房位于狭窄地段,或厂房采取敞开式施工方案(厂房内设备基础先施工),宜采用双机抬吊吊装厂"房屋面结构,或单机在设备基础上铺设枕木垫道吊装。
e.对起重臂杆的选用,一般柱和吊车梁的吊装宜选用较短的起重臂杆;尾面构件吊装宜选用较长的起重臂杆,且应以屋架、天窗架的吊装为主选择。
f.在选择时,如起重机的起重量不能满足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
a)增加支腿或增长支腿,以增大倾覆边缘距离,减少倾覆力矩来提高起重能力;
b)后移或增加起重机的配重,以增加抗倾覆力矩,提高起重能力;
c)对F不变幅、不旋转的臂杆,在其上端增设拖拉绳或增设一钢管或格构式脚手架或人字支撑桅杆,以增强稳定性和提高起重性能。
④吊装参数的确定。起重机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径是吊装参数的主体。吊车起重量必须大于所吊最重构件加起重滑车组的重量;起重高度必须满足所需安装的最高的构件的吊装要求;起重半径应满足在起重量与起重高度一定时,能保持-定距离吊装该构件的要求。当伸过已安装好的构件上空吊装构件时,应考虑起重臂与已安装好的构件有0.3m的距离,按此要求确定起重杆的长度、起重杆仰角、停机位置等。吊装参数的具体确定参见有关资料。
9)构件的运输和堆放。大型或重型构件的运输应根据行车路线和运输车辆性能编制运输方案。
构件的运输顺序应满足构件吊装进度计划要求。运输构件时,应根据构件的长度、重量、断面形状选用车辆;构件在运输车辆上的支点、两端伸出的长度及绑扎方法均应保证构件不产生永久变形、不损伤涂层。构件装卸时,应按设计吊点起吊,并应有防止损伤构件的措施。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无水坑、冰层,并应有排水设施。构件应按种类、型号、安装顺序分区堆放;构件底层垫块要有足够的支承面。相同型号的构件叠放时,每层构件的支点要在同一垂直线上。变形的构件应矫正,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 1伸缩套管图纸
- 2盖茨皮带安装维护
- 3中央党校大庆教学基地会议中心精装饰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 4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5高等级公路路基土石方填筑工法
- 6世纪财富中心基础底板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 7潜水员 男子SolidWorks设计
- 8TB/T 2073-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
- 92010造价工程师《理论与法规》高分突破题g
- 10优秀冲压模具毕业设计-盖片级进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及三维图纸)
- 11龙门腿计算
- 12打包机维修手册
- 13杭州湾跨海大桥:大型工程集成创新的一个案例分析
- 14GB/T 18208.3-2011 地震现场工作 第3部分:调查规范
- 15如何正确选用钢材涂料